发布时间:2024-05-23 浏览次数: 【字体: 】
紫红色的车厘子挂满枝头,燕窝果树黄色的花开得正艳,青色的提子刚刚挂果……5月19日,走进新疆墨玉县加汗巴格乡阿依玛克村设施农业大棚内,一股清香扑鼻而来。仔细看时,只见大小高低不一的苗子错落有致,远处的喷头正在喷水。
和棚外的高温相比,棚内温度适宜,绿意盎然。
“目前,我们试种了10个种类的特色水果,共有42个优良品种,其中南方品种占大多数。”来自福建的农业专家郑元庆介绍。他是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专门聘请的技术专家,2023年2月来到墨玉县,主要负责引进品种的技术指导。
阿依玛克村曾经是深度贫困村。10年来,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一批又一批驻村干部结合实际、因地制宜,从脱贫攻坚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,在阿依玛克村探索出了一条增收致富的新路子。
借着新疆墨玉县发展大棚蔬菜产业的新机遇,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充分发挥科技优势,积极尝试种植经济效益比较高的特色水果。
2022年,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启动乡村振兴项目——设施农业提质增效示范工程,在阿依玛克村智能化改造了32座设施农业大棚,并挑选了一些经济价值比较高的特色水果进行试种。目前,车厘子、番木瓜、火龙果、提子等均已试种成功。
“重点看经济价值,要真正让老百姓从中获益。人无我有,人有我优,才能凸显优势。”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副院长包安明说。
“橘生淮南则为橘,生于淮北则为枳。”郑元庆说着摘下几颗车厘子让记者品尝,“车厘子目前在山东、辽宁种植比较多;在南疆糖度可达20度以上了,风味更好。”
紫红色的车厘子,个头很大,色泽透亮,咬一口,甜中带点酸味。
从福建到新疆,郑元庆看到了在新疆种植特色水果的潜力。“第一年挂果的车厘子,果子还不算多,但至少证明这个地方可以种。”郑元庆说。
棚内除了车厘子已成熟外,火龙果和番木瓜两个南方品种均已挂果。果子看起来虽然不大,但能结出果实,让郑元庆兴奋了好久。“因为这意味着南果北种试种成功,接下来就是要不断完善技术,扩大规模。”郑元庆说。
记者了解到,南方水果喜欢酸性土壤及湿润的环境,而墨玉县却土壤盐碱重、空气干燥。郑元庆和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的专家一起,历经一年多时间,尝试改良土壤,通过智能灌溉调节土壤湿度,最终取得阶段性成果。
大棚里,车厘子旁边还有十几株个头偏小的柑橘苗子。“这个是2024年新种的柑橘,开始效果不是很理想,现在也长起来了。”郑元庆介绍,他们通过一系列技术改良,让它适应了当地环境。
“目前是小范围试种,接下来我们会选出一些适应性能好的品种扩大种植,然后在村里甚至乡里大面积推广。”包安明说。
智能化的农业设施大棚对技术要求很高,而南疆的技术人才普遍缺乏。因此,项目启动时,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提前进行了系统谋划。
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科技合作处处长王鑫介绍,项目组在当地选了一些愿意学技术的年轻人,让他们从一开始就跟着技术专家现场学习,通过他们把技术推广给更多村民。
阿卜来艾则孜·买买提江在县城务工,听说村里要搞大棚,种植特色水果,他第一个报了名,目前已成为技术员。在阿依玛克村,像阿卜来艾则孜这样管理大棚的农民已有70位。
不仅如此,这个项目还吸引了4名大学生加入。“在家门口就业,工资也不低,不仅能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,关键还能带着村民一起致富。”托合提买买提·努尔买买提说。他2023年7月从新疆农业大学毕业,目前在这里工作了近1年时间,每月工资4000多元。
目前,阿依玛克村有设施农业大棚122座。
据加汗巴格乡相关工作人员介绍,乡里的大棚主要种植蔬菜,比如豆角、西红柿、玉米等。
“目前,我们试种的这些特色水果都很畅销,市场潜力比较大,经济效益也很好。”郑元庆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