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24-05-21 浏览次数: 【字体: 】
新疆监管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贯彻落实党中央、国务院关于财政监管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,充分发挥属地优势、积极履职尽责,坚持在理论学习上“常学常新”、在监管工作中“常抓常严”、在调查研究里“常思常悟”,以高质量监管工作服务新疆发展大局,助推财政监管工作提质增效。
一、“实实在在”搞理论学习,在“常学常新”中做好实践探索
理论学习要把自己摆进去,把职责和工作摆进去,新疆监管局从勤于学习、善于思考、敢于实践三个方面出发,引导全局党员干部敢于摸索、勇于实践,做到学、思、用贯通。一是勤于学习,结合理论知识武装头脑。信仰的坚定来自于理论上的清醒,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财政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,按照“干什么就重点学什么、缺什么就重点补什么”的原则开展座谈交流、研讨,不遗余力、学懂悟通。二是善于思考,结合党建引领拓宽思维。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,只学习不思考等于没学习,通过开展“三会一课”、主题党日、联学联建等活动,训练加强党员干部的思维能力,让理论知识在思考中迸发“能量”“火花”,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法、新思路、新举措。三是勇于实践,结合实际工作躬身践履。秉持笃行之道,“实”字当头、“干”字为先,通过日常监督检查实实在在做好实践探索,把学到的知识、悟通的思考转化为推动财政监管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,切实当好财政监管的“排头兵”。
二、“实事求是”搞监管工作,在“常抓常严”中干好监督检查
习近平总书记强调:“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,是我们想问题、作决策、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。”新疆监管局优化监管思路,常态化狠抓工作落实,坚持“实事求是、常抓常严”的工作思路,“从实”“从细”“从严”推进财政监督工作再上新台阶。一是“从实”加强财会监督日常监管。立足新疆经济运行和基层财政运行实际,全力打造“全流程、全方位、全覆盖”的闭环监管体系,对部门预算、转移支付等做到全面监督,通过系统纠偏、长效纠偏,帮助基层财政稳步提升管理水平。二是“从细”抓好财政资金监管。一方面,督促地方财政部门落实预算绩效管理,优化绩效评价体系,更加突出绩效导向,强调成本效益。另一方面,运用大数据,做细数据分析和筛查工作,通过监控系统,持续关注资金下达使用情况,对财政资金全过程、全链条及时、精准、高效跟踪监控。三是“从严”抓好重点监督检查工作。以会计和评估监督检查等重点检查工作为震慑,坚持“强穿透、堵漏洞、用重典、正风气”,对检查发现的问题,坚持将所违反的法律法规讲深讲透,保持“零容忍”态度,打击财务造假、维护经济秩序、净化市场环境。
三、“脚踏实地”搞调查研究,在“常思常悟”中绘好群众视野
“调查研究千万不能搞形式主义”“不能搞浮光掠影、人到心不到的‘蜻蜓点水’式调研”。新疆监管局“接地气、通下情”,坚持目标导向、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同向发力,“常思常悟”绘好群众视野。一是坚持目标导向。开展调查研究是监管局的重要职能之一,通过聚焦“国之大者”,立足监管职能,制定贴合实际、落到实处、群众关注的调研计划,做出有价值、有分量的调查研究,发挥“参谋”作用,推动监管局转变工作作风、密切联系群众、提高履职能力。二是坚持问题导向。结合属地特点与监管职责,在研究问题上保证有的放矢,做到以问题导向引领调研方向。在选题上下功夫,坚持以人民为中心,聚焦人民关注的乡村振兴、民生政策落实等事项。在调研一线上事必躬亲,“实事求是、脚踏实地”的综合运用调研方式,广泛听取意见建议,拿到真实、丰富、生动的第一手资料,坚持问计于群众、问计于实践。三是坚持结果导向。调查研究是否行之有效,不在于调研的规模有多大、时间有多长、口号有多响,关键要看调研的实效、看调研结果的运用。扎扎实实做好调查研究的“后半篇文章”,以结果为导向,针对不断发现的新情况、新问题,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,使调查研究成为完善财税政策、优化财政资金的重要参考。